中企院视角

返回首页
首页 > 中企院视角 >年度报告

2014中国企业发展报告总论

发布者:站内编辑    发布时间:2015-07-21


       过去的2013年,正在进行的2014年,可以说是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的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上台,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房价利率的调控,政府改革的决心,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去年,在今年都在被不断暴露出来,世界都在期待一个结果、寻找一些答案,都在看着我们,无论是质疑、疑惑、信任还是挑战,我们必须应对,也在不断证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14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7.5%左右。国内外普遍认为,这一目标务实客观,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一目标偏高,完成难度较大,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硬着陆”,并危及全球经济复苏。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分别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和“西德经济奇迹”,但也只是保持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此后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被誉为“中国经济奇迹”。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往年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2000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980亿元的名义增加值,到2013年,增加到接近5300亿元,是前者的5.4倍;2013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0年经济总量的42%。再加上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进入新的调整期,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空间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在所难免,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譬如,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政府保持了足够的定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上,这也必将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结构调整中新增长动力正在形成。现阶段,我国经济处在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增长阶段转换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更重要的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今后将更多地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拓展创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提升从主要通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转向重点通过产业内部的竞争和重组、不断淘汰低效率企业来实现。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旨在为实现上述转换奠定新的制度基础。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将在一个相对低的增长速度下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增长速度“下台阶”和增长质量“上台阶”得以同时实现。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增长动力正在形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大力整顿“三公”消费,高端消费泡沫被挤出,高档餐饮娱乐企业开始面向大众消费转型。同时,信息消费、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呈健康发展态势。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面对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成本上涨,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二、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决定》此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由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市场决定价格,价格主要由市场的力量决定,包括所谓要素价格,包括劳动力、资本、能源、土地、资源等等。除了价格改革以外,“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还应该包括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清除市场的壁垒,减少行政干预。聚焦到具体的领域,改革效果最显著的领域可能主要体现在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户籍改革、计划生育政策、房产税、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等方面。而影响最深的领域包括行政放权、社会保障、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金融市场改革。
对于价格机制,《决定》中分为三点进行阐述:其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其二,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其三,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价格改革中也包括资本价格的改革,即利率的市场化。《决定》表示,下一步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三至五年,金融业改革将好戏连台”。他认为接下来有几方面的工作会加强推进。利率改革的步骤,将会是先大额后小额,首先是推进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和企业可转让大额存单。这两种存单由市场来决定定价,使得规模比较大的存款定价市场化。另外在市场基准利率方面也会进行改革。官方的基准利率会逐步缩小影响范围,可能由7档调整为5档或3档;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利率会逐步推行。市场自我形成的基准利率形成体系,将逐渐替代官方的利率发布。待市场的基准利率形成,运行比较正常之后,官方的基准利率就会退出。之后,存款的基准利率也就取消了。
在财务的改革问题上,《决定》特别提到将“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房产税和土地改革的推进,将打造楼市的长效机制。对于房价的影响,将既不会大幅推高,也不会大幅降低,稳定,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主旋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背后的含义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改变集体土地先由地方政府征地,再进入市场这个状态。”尽管这是很好的改革方向,但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彭文生认为,征地制度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完全改变,“我们会看到单一的政府征地转让,转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双轨制,收缩政府征地的范围,最后的目标是同地、同权、同价。”他预计2016年前将会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流转方案》。总体而言,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房产税+土地改革”说明楼市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对之前影响房价上涨的很多基础都在动摇,随着政策的落地执行,楼市有望回归平稳。
此次《决定》明确提出了国企改革的若干举措,包括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王继承认为,国有企业从国营资产经营到现在的国有资产监管,再走向国有资本运营,实则是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关于国有资本运营,淡马锡控股公司堪称业内典范。这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8%,远远超过同期私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中国的国有资产体量远超过淡马锡外,更为重要的是,比起淡马锡希望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而成为世界级公司,中国的国有资产很大部分需要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对于《决议》中提及的“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王继承的理解为,即使淡马锡模式堪称国有资本管理典范,中国也不可能照搬,只建立一个负责所有国有资本运营的公司。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对于国企来说,最大的考验或许来自《决定》或中提及的破除垄断,尤其是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其中包括,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三、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也是在去年整一年中反复提到,却反复不能被完全解决,寻找关键路径的一个问题。纵然转型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也绝不能落为空口号,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每次讲话开会,都拿出来讨论讨论而没有实际的动作,改革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完成顶层设计之后,我们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我们的设计,逐步地完成转型,实现中国梦。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正确把握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客观事实,如果再像过去那样“铺摊子”、“上项目”,不仅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不利于转型升级,而且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摒弃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的错误思维,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处理好短期政策目标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深化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效应消化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政策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熨平短期经济波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防控风险、守住底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又要服务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和创造活力,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要牢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与绿色发展、新能源、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领域政策的协调性,引导更多生产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要大力强化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标准,严格环境监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第四,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要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实施力度。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形成激励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
 
四、聚焦热点问题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政策热点、地区热点还是行业热点都让人屏息关注,对企业、对公众,对我们的生活的理念方式都发生了些改变和转移。总的来看有这样几方面的内容是在过去一年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对我们影响深刻的:
1、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金融行业。如果在去年提到互联网企业,人们大多会想到做搜索的百度,做电商的阿里巴巴,或者是做QQ和微信的腾讯。但是,在2013年聊到互联网企业,有一个关键词已经和互联网企业联系在了一起——金融。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姿态昂首挺进金融业,金融行业不再是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企业的自留地,作为行业新进入者的互联网企业,像一条鲶鱼捣乱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余额宝、百度百发、现金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横空出世,这些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定存的理财产品带给国内网民一场狂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能相比把钱存在银行,用来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更好的选择。支付宝、微信微支付、新浪微银行等互联网支付产品的成熟,与传统线下银联支付方式正面交锋。以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改造传统金融业。它们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实质影响是理念、技术和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并打破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推动传统金融企业的自我升级,为企业自身和广大投资人带来更多的互联网红利。
2、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新趋势。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2013年,国际并购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无论是数量还是交易规模均较以前有大幅攀升。特别是下半年,伴随欧美等主要主要合作国战略投资者信心的回升,并购交易增长势头强劲。行业发展方面,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能源电力仍是重点,但是投资者对消费服务、金融行业越发青睐。投资主体方面,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国际并购市场的局面,在投资数量和交易金额方面均有赶超国有企业之势,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方面的表现更为亮眼。区域选择方面,走出“周边”国家,瞄准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的投资布局更为明显,企业国际并购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服务升级和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国际并购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切实加强并购的成功率,需要防范文化资源整合风险和政治风险。回顾2013年的国际并购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并购交易实现外延式扩张,获取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本,探索全球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3、国企深化改革呼声渐高。随着央企的发展,问题的暴露,2013年国企改革的呼声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强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及决心。2013年,各大媒体追踪着央企事件,曝光不为人知的隐患,高呼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改革不是一触而就的,也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出成绩的,“改革”二字远远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事宜任重道远,有改革的决心就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改革究竟好不好?又应该如何改革?改革期间如何处理,平衡各方利益?等问题更值得深思。古往今来,每一次改革,总有一部分群体受益,一部分群体失利,改革的意义究竟何在?如果不能探寻出有效的改革办法,在急于求成的浮躁下,出台的种种方案最后仅仅只能沦为一部分群体牟利的工具及借口罢了,受害的始终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实际上,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于改革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率,其本质不仅在于如何把蛋糕做大,还要考虑蛋糕做大以后的分配问题。
4、双十一背后的搏杀。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之快总是让人们始料未及,硝烟还未散尽的促销价格战已经逐渐演变成电商与实体店之争、平台电商与垂直电商之争、O2O支付端口之争、O2O场景铺设之争……等等。这些竞争或触及零售业的格局,或延伸供应链的上下游,或改变消费习惯,都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不可估算的影响。而价格战的持续、同质化的存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有可能将电商业的竞争导向囚徒困境或是零和博弈。
5、银行业成为众矢之的。过去的一年,关于银行,关于“钱”这个字,我们有太多的看不懂,不明白,但这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总体来看,银行盈利前景已发生变化,各种状况集中发生,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银行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这一事关国家民生各个角落的行业该如何走,往哪里走,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前进,总结经验才能继续向前。
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拷问制度缺。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上证指数一改沉闷的盘面,指数曲线直线拉起,三分钟内上证指数暴涨超过5%。几分钟后有媒体指出,指数异动是由于光大证券“乌龙指”引起的,但市场并不相信,指数继续上涨。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至此,这次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发生在2013年的大背景下,注定会引发一场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改革。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或许是一个转折,国务院和中国证监会在年底密集出台了净化证券市场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尤其是“国九条”改变了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专门的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制度的局面,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7、企业跨界扩张的豪情与忧患。回顾2013年,企业跨界似乎正成为一股愈演愈烈的风潮。实际上,跨界的本质就是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增强盈利能力。诸多的企业跨界案例展现了企业主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拓宽版图的新思路,甚至有些跨界已经转变为行业性的变革。然而,跨界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向其他领域扩张时,与机遇并存的往往是风险,跨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跨界的成功与否与行业性质以及企业的商业战略、运作模式、资金实力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8、中国楼市的潮涨潮落与各方利益搏杀。2013年,无论是房地产企业抑或是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是面临重大转折的一年。经历了2012年号称“史上最严厉”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方面在2013年年初出台了旨在抑制房价再度过快上涨的“国五条”,但并未取得预计成效;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趋向宽松、经济平稳回升等大环境持续利好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并有逐渐走高之势,各线城市地王纪录再次被屡屡刷新,房产企业竞相逐鹿资本市场,积极参与到借壳上市或者谋划海外投资。与之相应的是,新一届政府执政、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土地改革蓄势待发等,联系近期房价高涨、土地热拍等现象及其与地方财政间的紧密关系,也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风险。房地产行业必将面临新的政策挑战,同时也在蓄力未来发展的深度变革。
9、地方债的出路何在。2013年是地方债问题备受关注的一年,中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表面上,是地方政府热衷于通过融资平台大肆举债,从深层上说,是经济发展方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划分,以及监督制度上存在问题。因此,为地方债寻求出路多管齐下地综合治理,方能标本兼治。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必将使一些群体受益,一些群体失利,但从长远的角度,地方债问题的解决,将使我国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是政府、企业,抑或个人,对待地方债问题有正确的态度和理智的关注和思考,都尤为重要。
10、民企发展的艰难之路与曙光渐现。35年来,民营经济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连,大致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三个阶段。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民营企业109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近80%。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公报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动力。民企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作用与贡献,伴随改革、发展的进程将越来越重要。
11、“三公”消费控制下的餐饮行业。自“八规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国内的餐饮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业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绝不是国内餐饮行业经营曲线下滑的主要原因。党和政府限制“三公消费”只是暴露出隐藏在餐饮背后的社会弊端和行业自身的经营问题。而且这场与反腐倡廉相一致的限制“三公消费”还将持续下去。新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条例又进一步明文取消了餐饮业原有的“包厢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等霸王条款。这就需要餐饮业深化改革,进一步除弊创新。
12、食品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热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却一直存在,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挑战就不断出现。只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市场、政府、社会等方面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合力,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结语

今年是新一轮改革的元年。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取消不合理限制,提高基础产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完善产品和要素市场,纠正资源错配和扭曲,等等,都能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潜力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同时,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方针,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总需求的基本稳定,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泡沫、投融资平台等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序平稳进行,也将为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让我们满怀信心,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余斌,任泽平.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 [N].http://www.drc.gov.cn/qwfb/20130917/4-459-2876181.htm.人民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03月10日 17 版
[2]      腾讯眼. 决定”带来的改革新局 [EB/OL].http://finance.qq.com/zt2013/focus/xj.htm
[3]      李伟:转型升级是当前最紧迫课题[N]. 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40110/4-459-2878494.htm.经济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01月09日
[4]      腾讯财经观察. 李迅雷:在稳增长和转型间寻找解点[EB/OL]. http://finance.qq.com/original/caijingguancha/f1113.html
[5]      程晖.  世界经济:复苏仍多艰[N]. 中国经济导报. 2014-01-09 (A04)
[6]      洪平凡.  世界经济2014年将有所改善[N]. 中国经济导报. 2014-01-09 (B01)
[7]      梁图强.  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N]. 经济日报. 2014-01-07 (004)
[8]      于培伟.  世界经济正发生结构性变化[N]. 国际商报. 2014-01-06 (B04)
[9]      刘洪.  世界经济迎来双引擎时代[N]. 经济参考报. 2014-01-20 (004)
[10] 廖冰清.  世界经济形势向好变数仍存[N]. 经济参考报. 2014-01-23 (004)
[11] 陈建.  全球经济复苏仍显脆弱[N]. 经济日报. 2014-01-22 (004)
[12] 张环.  世界经济前景乐观亚洲仍为重要增长源[N]. 金融时报. 2014-01-15 (008)
[13] 冯华.  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才出手[N]. 人民日报. 2014-03-04 (010)
[14] 朱菲娜.  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N]. 中国经济时报. 2014-03-05 (001)
[15] 张茉楠.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去杠杆化[N]. 中国经营报. 2014-03-03 (A08)
[16] 杨柳.  求解2014中国宏观金融十大问题[N].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2-10 (A13)
[17] 杜辉.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N]. 大连日报. 2013-12-23 (B02)
[18] 张影强.  看好闲不住的手[N]. 中国经济导报. 2013-12-24 (A02)
       (本页面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版权归属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知识产权归属作者本人或中企院研究团队,转载请联系我们,对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中企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