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深度思考

孟宪忠:警惕中国企业陷入负竞争力的陷阱

发布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9-12-27

孟宪忠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首席战略经济学家


最近,人们对于企业发展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中国强大了,应该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应该创名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很多企业可以收购世界最好的大品牌,可以成为世界跨国公司了。但是,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企业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有些企业看似很强大,却忽然之间倒下来,倒下的原因也很奇怪,很多问题不是一两天造成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另外一些企业在国内做得很好,做到国外却不行了,也就是在国内的竞争力很强,到了国外就没有竞争力了;有些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活得很好,规模大了就不行了。这里面是否有一些规律?

在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当用西方发达国家现成的经典理论解释中国企业发展的时候,常常陷入了误区。很多时候,一个完整的发达国家经济理论体系在中国这么一个不完善、不成熟的市场里面,其某些要素引起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某些要素在企业发展当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
以往讲竞争力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研究能够使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如今中国走向世界,不断成为世界大国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想深层次地剖析企业的竞争力——看看有哪些“竞争力”造成企业突然倒下,这些不做没有什么,一做就会出事的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将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政府对企业的帮助,有时看似对企业有利,但是却对企业起到了负作用。某些事情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使得企业像吃毒品一样的,吃了以后上瘾,上瘾以后强壮的机体就会削弱和死亡。我们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是不是有一些企业陷入了负竞争力陷阱。
我们讨论的出发点不仅仅为了提出一个理论观点,而是针对着中国企业竞争的实际,针对着中国企业经营的误区去研究和探索。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另外一方面切实感受到企业在下一轮发展过程当中步履维艰。许多的做法看似是成功的,实际上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陷阱。
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第一、企业发财不等于发展。所有的企业不应该拿邪门武功当武功,不应该拿负竞争力当竞争力;第二、中国企业负竞争力现象泛滥,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恶化;第三、在当今市场经济深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竞争力还面临着两个更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认识深刻,提早给企业一些警惕。如果认识不深刻,可能也是帮了倒忙。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怎么样能够尽早发现企业问题,尽早促使企业走一条正道。
 

一、发财不等于发展,不要拿邪门武功当武功,不要拿负竞争力当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角逐或比较中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作为一种相对指标,它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要置于世界背景下去审视与评估,正如鲁迅先生而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如果把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放在世界背景下比较,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企业今天的竞争力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不是今天拥有了财富就是竞争力强大。资源不等于竞争力,财富也不简单的等于竞争力。比较一下,中国工业企业综合生产力只占美国、日本、德国的10%。

然而,我们今天所要谈的不是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的一般差距问题,我们所谈的是比差距更严重的负竞争力问题。误区比差距危害更大。如果是差距,我们只是正向的不足。误区就是反向的做功。正如同数学领域首先有正/负/零的概念一样,对于竞争力的定位与把握,面对中国实际,我们也需要正竞争力、无竞争力和负竞争力的概念来把握。这里的道理并不复杂。商场如战场。正如同武林有真武功、没武功、邪门武功一样。企业也有真实的竞争力,无竞争力,歪门邪道的竞争力三种情况。而歪门邪道的竞争力就是负竞争力。

简单看结果,竞争力和负竞争力同样可以使企业发财和使企业获益。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就拿获利和发财的能力等同于真正的竞争力。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出于理论的兴趣,主要是出于中国企业大量的负竞争力的现象。无论企业的竞争力定义有多少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致认为,实践也确实证明,企业的本质竞争力是在企业诚信前提下,以收益大于成本的方式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彼得·德鲁克认为,竞争力以诚信、效益、创新三个方面构成的。企业讲诚信,有效率即有创造经济剩余的能力、善于创新,才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赢得消费者,获得预期收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但是,在中国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确认为不论手段如何,企业获利、企业发财就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于是不择手段的去攫取财富。这些攫取财富的手段并不是竞争力,而是消耗、否定、损害竞争力的负竞争力。但我们很多政府这样看,社会也这样看,以为获利的就是好企业,因此还促进企业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

我们特别强调,发财不等于发展,邪门武功不等于真正的武功。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认识与行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得到彻底纠正。在考察企业竞争力的时候,千万不能以一时盈利、短期获得财富为尺度、为标准。如果更深刻地看问题,我们将能认识到,一些“大败局”企业并不是先成功而失败,而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

看看这些企业是怎样通过负竞争力获得财富,这种负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危害。
 

1、原始需求,随风而起。

中国市场经济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巨大的原始需求市场。由于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开始后,中国市场是一个原始需求巨大的市场。所谓原始需求,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消费者的第一次需求,二是指消费者需求的是产品的基本功能。想一想中国十几亿人的原始需求将是多么巨大,想一想一开始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是多么简单,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些发财获利就是具有了竞争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当海尔开始做电冰箱的时候,全国有300多家冰箱厂,但是现在只剩下几家。这正像张瑞敏所说:“西方有句谚语,‘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这也正像任正非所说的,在华为发展的初期,华为的通讯卖得好并不是我们有竞争力,而是中国市场空白,外国厂商还没进入中国市场。华为一定不能满足产品畅销、一时获利,一定要准备进入冬天,要练内功,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张瑞敏、任正非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于他们时刻清醒决不能将依靠外部条件获利等同于企业的真实竞争力,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未雨绸缪,时刻重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效益的本质竞争力。
 

2、过度营销,大肆炒作。

从秦池古酒、爱多VCD到巨人保健品、蚁力神,广告打得神乎其神,实质都没有真实的品质,没有为消费者创造真实的价值。白酒的独特价值,差异化的竞争力在于原料配方、环境水源、工艺技术、历史文化,秦池古酒一条也不具备,是用四川买来的基酒勾兑。哪里有真实的竞争力?结局是彻底破产。蚁力神非法集资巨款,将功能夸得神乎其神。到头来是经营者锒铛入狱。问题是这些企业当时都是金榜题名的明星企业,都被作为有竞争力企业而广泛宣传。
 

3、金融游戏、账面扩展

“德隆系”并购众多企业,忽视企业技术提升,产品生产,忽视实际竞争力的打造,过于重视通过资本市场的操作获取高额收益。短期内可以维持高收益,但一旦财务风险爆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中科创业构筑“中科系”。对系内公司基本没有任何改进措施,不断发布系内公司虚假的利好消息,推高股价,仅靠操盘股市获利,依靠炒作等不道德的手段,最终吹出的肥皂泡破灭。

顺驰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忽视房产产品质量,忽视现金流风险,忽视理性发展,在短期快速发展后买下隐患。
 

4、一味山寨,不思创新

在企业经营中,模仿是一种正常与必要的过程,但不能一味模仿。这些年来,山寨手机、仿造电器、仿制服装、照搬家具,只要世界上有的终端消费品商品,我们都能仿造出来。但仿照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然 ,在与真实品牌竞争时,必然败下阵来。今天再看看,山寨手机还有市场吗,照搬家具还能欺骗消费者吗?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随着信息化监督手段的发展,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模仿将更是寸步难行。企业决不能再不能止步山寨仿造。
 

5、环境污染,破坏生态。

为什么它是负竞争力呢?因为这样做一定可以获得财富,用污染环境、疯狂消耗资源的外部不经济行为获利并不是企业的竞争力。从江西铜矿到哈尔滨医药,从云南毒矿渣到大连湾海洋污染,我们有多少企业不顾损害环境破坏生态来发财致富?这些环境污染的企业都是盈利大户,都是被看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他们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吗?事实上,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外部不经济换来内部经济。
 

6、背靠政策,局部获利。

政策是什么,说到底政策是社会成本。一些企业获得了政策资源、获得了各项优惠,获得了政府的特殊保护,实质上是用全社会的利益让个别企业、让局部地方获益。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适当的实施优惠政策是可以也是必要的,一些企业也是因为优惠政策而获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政策红利。但在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阶段,社会实行的是统一的国民待遇,将不会再有不公平的优惠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还想躺在政策的背景下,不及社会成本的要政策。这不是真正的竞争力。
 

7、不计成本,疯狂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土地、资源、能源、人力、物流、财务、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违规成本都很低,在这样背景下企业都能获得的各项成本的红利。非常不好的是,正是由于企业成本低,许多企业养成了大手大脚、跑冒滴漏、不计成本的惯性。虽然一些企业看起来是盈利了,但中国工业企业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净水消耗都是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几倍,这不但是竞争力缺乏,而是对竞争力的否定。经济学早已告诉我们,在资源效率、人力资源效率低下情况下的高产出是对经济效益的反动。

资源与低成本都是一种诅咒。当你过分依靠资源、依靠低成本,并养成习惯、路径依赖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资源短缺,成本高企,你就暴露了你不具备高效使用资源的能力,不具备低成本高效益的投入产出能力。
 

8、伪劣欺诈,发不义之财。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只把市场经济作为发财经济、获利经济。许多企业大搞假冒伪劣、坑崩拐骗。三精一水勾兑葡萄酒、用糖浆充蜂蜜、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染色大米、增白面、回收药、假药泛滥……,这些企业都可以一时获利,但绝不会长久。

令人们不寒而栗的是,一些知名企业也都忍不住造假获利,这是在消耗企业多年积累的信誉获利,到信誉耗尽之日,也是彻底失败之时。
 

9、垄断暴利,坐享其成。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多一天过度垄断,就多一天懒惰,多一天奢华,也就里失败更近一天。

毋庸讳言,垄断,特别是过度的垄断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但这就资源诅咒一样,垄断也是一种诅咒。多年的垄断养成的垄断、奢华习惯,会使得企业在失去垄断后无所措手足,没有竞争力。

想一想我们的铁路独家经营,这些年提升过企业的竞争力吗。严格来说,铁路系统落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知多少年?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一直缺乏客户意识、服务意识,直到7.23温州特大事故之前,铁路系统一直不能网上购票、一直没有投诉电话、一直没有30元以下的盒饭、一直没有减少排长队的服务标准、一直按票价20%收退票费。直到今天,铁道系统还将列车分为一等车、二等车,这不是对消费者的歧视吗。你不能用别的称谓吗?早年普客、直快、特快,飞机的经济舱,也比二等称谓好。

上述表现不一而足。

这些做法的本质都不是依靠企业在信用基础上的的技术创新、效率收益来获益,而是单纯依靠外在的资源、政策、垄断,依靠原始需求、低成本红利、金融投机,依靠山寨、炒作、欺骗来一时获利。这些都是过度依靠、消耗外在的机会,外在的资源,并不是企业内在的能力,而是负竞争力。与企业的本质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这些通过失信、非效益、非创新谋取财富负竞争力手段,虽然可以使企业一时获利,但在消耗、损害、否定企业的本质竞争力,葬送着企业的前途与未来。

当没有了外在的条件、资源时,企业缺乏真实本质竞争力的真面目就将暴露无遗。

说到底,企业负竞争力是1、背离道义:没有底线与良知,自然就无所畏惧,缺乏诚信。2、背离责任:为一己之私,一企之私,而中饱私囊、恶意经营。3、背离理性:在攫取财富面前骄纵、虚假的自豪。4、背离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法则,所有的拔苗助长,只能是苗死秧亡。

而本质的竞争力是诚信的、负责任的、理性的、符合规律的、是内生的,内源发展的。


二、负竞争力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正在恶化,必须得到彻底纠正


我们认为,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在信用的前提下,以收益大于成本的方式,为消 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

这个定义包括这三方面含义:信用、效益、创新。由于在中国负竞争力获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构成的三个方面都在恶化:

信用在恶化, 创造经剩余能力在恶化, 创新在恶化。

“魔鬼往往化成了天使来引诱世人”。特别严重的是负竞争力如毒品,如同体育竞技场上兴奋剂,可以让人们得到快速收益和一时欣喜,从而给了人们继续在错误道路越陷越深的思维惯性,最终形成上瘾性的路径依赖。

负竞争力模式下一旦撞了南墙,往往是覆没之舟,无力或难以挽回。但更为可悲的是,大多失败者并没有真正痛定思痛的转头再来,真正在正竞争力方向上渐进积累与成长。更多的人将失败归罪于自己的不小心、不走运,而不是对于方向和模式的彻底反思与颠覆,而这正是深陷其中者的可悲之处与负竞争力的可怕之处。

我们还是来看看负竞争力的危害。

负竞争力损害客户利益:假冒伪劣、炒作欺诈绝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价值与利益。在这里我们特别指出,中国的GDP并不都是创造社会福利价值。那些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劣质奶,那些假烟、假酒、假药都创造了GDP,但没有创造福利价值,是损害人民大众的福利价值。所以,中国应该开展伪劣经济研究,应该在GDP统计中剔除伪劣经济造出的GDP。

负竞争力损害企业自身未来:企业的第一目标应该是永续经营,不是不择手段的一时获利。企业不讲诚信,企业没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没有真正的效益能力,到头来一定是害人害己。因为企业光顾着用负竞争力发财,而葬送了提升真实本质竞争力的机会。

负竞争力损害着行业生态:中国企业的行业生态很不容乐观,价格战、广告战、跟风战、相互使绊、恶性竞争相当严重。蒙牛诬陷伊利,团购网千团大斗。这都不是真正的本领,这些做法不但对自己企业长久发展不利,而且损害了行业生态。

最严重的是负竞争力损害着社会风气:不择手段谋取利益一旦得逞,就形成了示范效应,谁都想走捷径谋暴利。于是全社会急功近利、全社会浮躁奢华、全社会造假成风。在国内不讲诚信,在国外也不讲诚信。到头来在国际市场威信扫地。看看我们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20多家评级下降到最低的程度,以至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说了一句话:中国上市公司最好回A股和H股上市。看看我们消费品在欧洲遭遇的抵制,看看我们养成的习惯,我们在任何海域都想偷着捕鱼,今天我们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我们再也不能做贱自己、让别人看贱我们民族。

中国负竞争力现象泛滥,危害严重,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所致。这里有深层的社会原因、政策原因、政府领导原因。我们必须正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短期政绩,自觉不自觉的做了大量激励企业负竞争力的事情,比如“免检产品”、对利税大户挂牌保护,对一些违规甚至违法企业百般包庇,使得一些企业成为“法外公民”,助长了一些企业为所欲为。一些政府对一些企业过度给予政策投入、资金投入、过分娇惯,使得一些企业如“独生子”、“小皇帝”,娇生惯养,不思提高真正的本领。例如三鹿企业,消费者早就质疑其产品质量,但是各级政府因其是大企业,名企业一直包庇,直到撞死南墙。

凡是存在的就尤其存在的根源,我们并不是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条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完全不合理。我们只是想强调中国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已经过去,企业再也不能依靠过去的做法,特别是不能依靠负竞争力手段来继续发展了。今天,当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时,面对着中国企业负竞争力泛滥现象,我们呼吁企业经营者们要平衡企业的短期收益与长发展,切记企业的本质竞争力是内在的信用、创造经济剩余的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必须诚信,欠缺的能力必须补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切记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用负竞争力一时获利无疑剜肉补疮、饮鸩止渴。

我们呼吁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平合理、法制健全的政策环境,少一些乃至杜绝对企业的负激励。
 

三、中国企业竞争力面临的新挑战


    即使中国企业是走出了负竞争力陷阱,但是在与世界企业同台竞技的背景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面临着两个更新的挑战:

第一,经济结构变化对竞争力的挑战。企业要在本质竞争力下功夫,应该认识到竞争力是动态概念,在今天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要求不一样了。

柯达公司,20世纪最伟大的照相器材公司,但是到2010年12月29号,柯达公司宣布再也不生产彩卷了。随着美国一个小店冲印最后一个彩卷,柯达退出了胶片市场。柯达是一百年来照相器材领域的第一公司,但是技术的结构性变化让它退出了历史舞台。柯达赢了一百年是化学成像技术,今天是数码成像技术的天下。

德国贝塔斯曼,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了36家连锁店,使得很多新华书店感觉到了“狼来了”,受到了威胁。但是到了2008年,贝塔斯曼兵败中国,36家连锁店全部退出中国市场。这就是模式的结构性变化。

再者,摩托罗拉是手机的发明者,波导是手机的普及者。摩托罗拉已被谷歌兼并,波导手机事业部破产。为什么?这是产品的结构性变化。诺基亚的老总康培凯说,苹果做IPhone,谷歌做GPhone,微软想做WPhone,我一觉醒来发现全世界都Phone(疯)了。手机再不是手机厂做了,手机再不是通话工具,手机是全世界前三位最伟大的信息和技术公司在做。

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曾经被称之为中国银行界的“四大金刚”。他们所有的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都输给了招商银行,这就是服务的结构性变化。

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力挑战,不止要从负竞争力转向正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企业特别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结构性转化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转型升级。如果中国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和能力上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转型升级,竞争力就面临更大的差距。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谁也逃脱不了这个时代推陈出新的洗牌,谁也逃脱不了这个时代对于企业竞争力新的要求。这些企业从技术、模式、产品、服务角度来看,都是行业领先。所以,明天的方向比今天的地位更重要。多强大的企业都不应该自满,都应该认识到,规则改变之后,谁都从零开始。所以中国企业特别需要结构性变化的转型升级能力。

第二,今天的竞争力还是在强调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但在智能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和基础在发生着变化。

今天的竞争力,智能化基础上的快速和精准是基础。近代以来,每一百年,往往有一种技术作为这个时代的渗透性动力性技术,推动着这个时代方方面面的进步。1780年-1820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们把蒸汽机装在了火车上,装在了轮船上,装在了磨坊和纺织机,这是工业革命。1888年-1920年电成为那个时代渗透性动力技术,人们用电开动了机床,开动着电车,承载着声波,发电照明,所以那个时代是电气化时代。1980年-2020年,我们进入了芯片时代,芯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渗透性动力技术,它渗透到了所有的领域。我们今天说云计算、物联网,说到底所有的设备今后都可能用智能改变它的性能,改变它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对中国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美国在提出要求他们的企业过渡到四种经济形态,过渡到即时经济。我们卡上交易是0.02微秒到账;我们在网上点击,别人在下单生产;我们今天是实时学习,各项工作通过互联网实时反馈。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快。所以,今天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但是今天的快和机械能之快不一样,所有的快必须是智能化基础上的快。同样,今天的定制、定位、聚焦、精确医疗、精确制导,精准农业等,也都是智能化基础上的精准。

美国提倡所有企业要过渡到平台级,平台是多维的,平台是无时空限制的合作。今天在国际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做“平台才是真正舞台”。所有这些平台经济都是在智能化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交流。今天我们运用的长尾模式,共创模式,自助模式,互动模式,虚拟模式、跨界模式,都是在智能化基础上的模式创新。21世纪美国很多学者认识到,虽然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还表现在他给消费者做的服务、产品更快速,更精准,更强大,更创新。但是今天快速、精准、强大、创新的基础再不是二十世纪的机械能,而是智能化。

1996年,美国著名学者哈默博士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但是今天他强调了一句,在移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必须是智能化的。如果不是智能化的,你做不到实时,做不到智能的精确,做不到无边界的平台,就做不到智能化基础上的模式创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竞争力面临的一个更新的挑战:如何把机械能的竞争力过渡到智能化的基础上。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认识到,信息化绝对不仅是一个OA,绝对不仅是ERP,而是所有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尼葛洛庞帝做了区分,企业经营分原子管理和比特管理。原子管理是指对有形资产的运用,比特管理是指对于信息的运用。

经济结构性变化需要中国企业在正向竞争力的发展的正途当中,提高转型能力。这要求所有的企业把机械能逐步的完善到智能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是不是任重而道远?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是不是迫在眉睫?是不是需要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问题?
 

(本文根据孟宪忠教授2011年12月21日在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举办的“深度思考”系列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本文未经演讲人审核。)

(本页面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版权归属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知识产权归属作者本人或中企院研究团队,转载请联系我们,对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中企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3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大包图A208 邮编:200030

扫码关注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SJTU企业发展研究院”

/templets/iced3
/templets/iced3